回延安(散文) - 审计文苑 - 审计园地 - 沙河市审计局
您的位置:首页 >> 审计园地 >> 审计文苑
回延安(散文)
发布时间:2010-10-21 16:17:37    点击:2176次    [关闭本页]

    回延安这一说法似乎并不准确——以前并没有到过延安,也就无从说起回延安,可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黄色的热土、红色的精神在典籍的记载、老人的讲述、电影的镜头、歌曲的传诵中一遍遍在心头打上了烙印。延安,这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一回回重温着共产党人领导的那段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历史,一次次梦想着踏上延安这片革命的圣地。在庆祝建党89周年前夕,终于在红色之旅中来到了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现在终于能亲临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了。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每当人们提起延安,便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宝塔山、延河水、南泥湾、土窑洞、小米粥,还有“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一路上在飘扬的《回延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歌声中,大家的激动和欢乐溢满了心房,写在了脸上。第一次踏上黄土高坡,来到延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我充满了亲切和好奇。看到延安这座高楼林立、车流不息、行人如织、百业兴旺的繁华景象,遥想起当年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千。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先后参观了宝塔山、中共中央旧址——凤凰山麓、杨家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大书记旧居,并在中共七大会址重温了入党誓词,再一次牢记了一名党员责任和使命。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在延河边,遥望了向往已久的宝塔山。“一塔刺天摇碧落,千山缩脚让延安”,象征着延安精神的宝塔山,在延河大桥的烘托下,显得雄伟高大。革命战争年代,它也经历了13年的风起云涌和艰苦岁月,书写了红色诗篇;就是这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杨家岭树木成荫,既安静又隐蔽,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这里召开,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认真总结经验,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成为全党的共识,七大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杨家岭那一孔孔窑洞,仿佛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讲述着那峥嵘岁月里的一幕幕壮举;那一处处旧居,仿佛一幅幅历尽沧桑的画卷,展示着建立在那艰苦日子里的伟绩。感受当年的峥嵘岁月情,无声胜有声。周总理纺线的纺车,毛主席送给朱德的沙发,窑洞内陈列的一件件简陋旧物,绿树葱茏的枣园似乎到处都洋溢着深情的歌。在狭小、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决胜千里的气魄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前进的光辉着作,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战斗足迹。延安,铭刻着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最伟大而艰苦的时期。我们的领袖,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与这里的人民甘苦与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用坚韧不拔的意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建造起浩气长留天地间的丰碑。如今,一代伟人已经离开我们,可他们的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延安之行,使我加深了对延安的了解,又一次回顾了中国革命的历程,感悟到了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当时共产党人的伟大。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时艰难困苦的环境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冲破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奔向延安,毅然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的时期,更需弘扬延安精神。我们将始终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我今后还将投入你的怀抱——不管是在现实还是在梦中,你将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雷永善)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单位概况|审计工作|信息公开|法律法规|三项建设|审计园地|专题专栏
CopyRight © 2015-2016 沙河市审计局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豫ICP备09010712号      您是第 个访问者!
地址:濮阳市华龙区胜利路西段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21   网旗网络|负责网站制作